突发的意外车祸,导致一场重大变故,父母的突然离世让安然面临一个抉择,是放弃考研抚养自己未见几面的弟弟还是坚持梦想去北京发展。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,一个追求独立自我、拼尽全力想挣脱现实束缚的姐姐,在面对才五岁的“拖油瓶”弟弟时,展现出内心矛盾与拉扯,自己的未来与亲情的纽带,都十分复杂和深刻。
影片以女性视角展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无奈,女性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。安然从小的遭遇很不幸,由于生活的城市传统观念重男轻女,安然父母为了生儿子,让安然装瘸,骗别人女儿有残疾。洗澡被亲戚偷看。这些都给安然的童年造成创伤。这样的环境下锻炼了安然独立、坚韧、追求自由的性格,即使流着眼泪也要大口吃饭,她说自己命硬,她说“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,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,她打得赢要打,打不赢更是要打。”
姑妈童年时也和安然有过相同的经历,当年也曾考取西师俄语系,被重男轻女的思想所压迫,必须回归故乡。因此在安然诉说自己的苦楚时,姑妈选择谅解,也支持安然去追逐自己的梦想。睡觉被蚊子咬醒发现母亲晚上偷偷切西瓜给弟弟吃,这些都印刻在姑妈脑海里,由于这些重男轻女意识的灌输与潜移默化。姑妈也渐渐习惯并接受。若不是安然对这一近乎法则的质疑与对抗,估计以后也难以让姑妈走出来。
纵览整部电影,安然和弟弟沟通方式的变化是值得回味的,姐姐面对人生的关键时刻,是选择自己的人生还是照顾弟弟的反抗与无力,到结尾舍不得弟弟的感情,这个世界上难以割舍的是亲情,无论抗拒或不满,结果都归于寂静与平和,这世界一定会合二为一,在生命的长河中慢慢流淌。
这个社会不仅仅是一个人为自己而活,更肩负各种责任和社会价值。对于真正亲爱的人来说,会包容和妥协自己的一些不愿意接受的东西。安然因为那份责任和爱选择带上自己的弟弟,在彼此的亲情羁绊中,并不是你以为好的便是对方觉得是好的,是苦是乐只有亲人在一起能共同承受才值得,不分离更重要。